首页 中心概况 新闻中心 专家介绍 视频展播 成功案例 荣誉资质 论文证书 健康常识 联系方式
今天是2025年10月8日星期三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王延生,男,王氏七代中医骨科大夫,医术精湛、先后被卫生局授予“新泰市乡村名老中医称号”……查看详情
王申,男,王氏八代中医骨科大夫,王延生之子,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现任职于山东新泰中医院主治医师,多篇文章获得“国际优秀论文奖”……查看详情
 
   新闻中心

《泰山周刊》名公遗风与衔珠蛇化石采访骨病克星王延生先生

 
2025/2/10
 

名公遗风与衔珠蛇化石
著名作家李万荣采访骨病克星王延生先生

前不久,我去新泰市中办事处果园桥南的名公村,采访了骨病克星王延生先生。

王延生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朋友。我之所以敬重他,除了因为他有高超的整骨技艺,还因为他有高尚的医德。无论出诊到城区,还是扶伤在乡里,行医不分贫富贵贱,一律德在人先,利在人后,施恩勿望报。能写篇介绍王先生的文章,实在是巴望已久的事。因为王先生其人、其医、其德,总让人有拙中藏巧、俗中寓奇的感觉。对这样一位抱朴守拙的贤医良友,下笔妄自杜撰是很不合适的。有些不了解的事情,你必须得去访、去看。

比如王先生所在的名公村,其村名就颇有来历。据家居本村的退休教师毕麟老先生介绍,名公村历史悠久。相传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有吉氏两兄弟到此定居。大哥字名,其弟字公,兄弟俩行医做贾,仗义疏财,警世救人,乐善好施。后名、公二兄弟参与刘邦军旅,举义反秦,人们方知他们是陈胜吴广的余部将领。为怀念这两位贤医,遂称村名为名公。而王延生先生的的上辈爷爷王宾偕,正是慕名公之芳名而来。300多年前,王宾偕从滨州武定府(现滨州市无棣县)迁入新泰,师承名公遗风,行医接骨,与人为善,救死扶伤,代代相传,延至王延生已经是7代传人了。

再如,早听说王先生曾于30年前,从平阳河清沙之中得一“衔珠蛇”化石,这天拜访竟也幸然相见。其蛇,头尾相应,状如盘龙,纹身俱现,栩栩如生,捧在手上沉甸甸的,称其价值连城也不为过。“衔珠蛇”乃报恩之蛇。《搜神记》称:“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翼,以药封之。岁余,蛇衔明珠以报之。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隋侯珠。”《淮南子》称:“隋侯,汉东之国,吉姓诸侯也。”又称:“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几千年前,隋侯为断蛇接骨,得蛇衔之珠,是报于恩;几千年后,王延生为伤民接骨,得衔珠之蛇,则是报于德。恩和德是两个含义不同的伦理概念。在某种情况下,恩可施可不施,而德则是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不存的。

王延生先生说:“德乃事业之基。一个人如果不能修身种德,再好的学识再大的本领也没用,大凡品德高尚的人,基于遗传定律,他的儿孙也大多心地善良,必然能创一番事业。”据介绍,王先生从小就受祖父的教诲和影响,学医先学德,一切从善出发,以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作为自己言行的规范。

延生的祖父王凤来,民国时期就以整骨推拿著名,有一年,南岙阳有个财主牛西聚骑马栽了膀子,请了许多先生都没法治好。后听说名公有个王先生能治,就差人牵马来搬。当时王凤来给本村的一户人家扛活,现借了东家一身衣裳穿了,跟着马去的,结果去了就把牛西聚的膀子拿上了。牛西聚很有势力,赏给他一盘子银元,他却分文不取,送也没让送,就两袖清风回来了。银元,俗称“洋钱”或“大洋”,每枚重7钱2分,含纯银9成。一盘子银元能置多少地,盖多少房子啊!局外人哪知这王氏整骨世家的铁律,王延生祖父为人看了一辈子病,是从不索取钱财的。直到老人家仙逝,留给儿孙的惟一财产,就只要两间瓢大的茅屋。

王延生5岁学医行德,8岁学整骨,秉承祖父和父亲的事业,15岁应时出诊,迄今为人看病已经有40年的经历了。40年间,他当兵,当农民,当工人,全靠着坚实的体魄和勤劳的双手,养家户口,维持生计。直到1984年,他才递了行医的申请,经市卫生局批准,办了“执业许可证”,尔后又经省卫生厅批准,取得了业务技术职称和“山东省村级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证书”。在此之前的二十四五年,为人行医,扶伤数千,全都是义务劳动。

走进王先生的家,临街一间门诊,朴实无华;3间正房,却是满目红光,旗匾簇辉:浙江、山西、四川、深圳、福建等外省及省内泰安、章丘、安丘、莱芜、枣庄、沂蒙、宁阳以及新泰市委宣传部、统战部、二轻局、公检法和远在千里之外的的山西51385部队等众多地区活单位部门,凡经王先生治愈的骨伤病患者,无不以“高手名医”、“妙手回春”、“医德高尚”、“神手佛心”之赞语,表达由衷的感激与答谢。

汶南镇向阳村有个李某某,因被汽车撞到,左腿胫骨被轧得粉碎,在一家医院治疗半年多仍未愈合,因而造成腿部红肿发紫,长期卧床不起。后来找到王先生时,腿伤处已呈紫黑,骨头已将坏死,分明是难以救治。危难之际,王先生还是竭尽全力,查阅和研究了所有祖传秘方,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精心配置了接骨膏、接骨药。经过几个疗程治疗,终使伤骨起死回生,患者两个月就恢复了健康。

新泰城区东南关,有位叫张宝云的小学教师。1987年,她的丈夫腿部粉碎性骨折,到处求医未能治好。时过1年多,才知道名公有位骨病克星王延生,便急急跑来求救。王先生看她的丈夫骨折处早已变黑,就急人所急,千方百计地为她丈夫治疗。先后20多次到她家看病送药,最终还是治好了。王先生至今对此记忆犹新。

我问王先生:“你给他用特效药了吧?”

王先生答:“对这般的伤病,你别无选择,那付药都离不了羚羊角和麝香。羚羊角都很贵,麝香更贵,比黄金还贵。”
问:“平心而论,如果住院,得花多少钱呢?”
答:“恐怕1万元拿不下来。”
问:“你收他多少钱?”
答:“一个小学教师家庭太困难了,我怎么能收他的钱呢?”
问:“一分钱也没收啊?”

王先生坦然地笑了:“说1分钱没收也不是。有一次下大雨走不了啦,就在他家吃了顿饭。病愈之后她送来两瓶葡萄酒,一条金鹿烟。东西不值几个钱,可人的心值钱,那酒至今我还留着。”查阅王先生的临床病历记录,有干部,有军人,有平民百姓,也有腰缠万贯的大款,可谓五湖四海各行各业,都以简洁的文字,录之归档。特别是当你看过王先生那本神奇的用药登记表时,你简直就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啊呀!这是真的吗?这怎么是真的呢?按照登记表上的用药名单逐页计算,,光是1988年以来,20年时间看病用药不要钱的,就达2200多人次;不要钱的膏药就有5866贴,不要钱的中药也有1560多付。还有20年之前没有登记的,20年间应该登记而没登记的,屈指细数,何其多也!王先生这是怎么啦?据我所知,在别的地方,看次骨伤拿贴膏药,至少要40块钱。我的邻家媳妇,一次脚骨折就花了2000多元。而王延生这本“不要钱的登记表”,究竟该值多少钱呢?谁能给他算准?

据毕麟老先生介绍:“延生从小长的可爱,又白又胖,他祖父很是喜欢。他是王氏整骨第7代传人,王延生继承了祖传秘方,还有自己的钻研。王氏整骨以德为先,以善为本,认人不认钱,就好比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既不能违犯,还要代代相传。”

王先生的爱子王申,6岁学整骨,13岁第一次出诊,就出手不凡,为陈家庄农民陈秉强拿上了膀子。王申上学是个好学生,回家是位好医生。他继承父亲的贤能,经常于乡里为群众祛病解忧。由于受到良好的家教,注重精神、伦理的修养,年华初绽,王申就成为王氏整骨最合格的第8代传人。1993年,王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山东中医药大学,1996年毕业,分配到新泰市中医院整骨科供职。新泰市中医院是发展我市中医事业的龙头,也是全市中医医疗、教学、科研技术指导中心。王申是王家第一位从千佛山下的高等学府深造回来、供职的中医医院的整骨英才。两个女儿(也是分别从6岁学习整骨)也是先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医院工作,看到孩子能以更高的学识和技能为人民服务,王先生惬意不尽。

王先生家的祖传秘方,更为好看。应了我的请求,当王先生将一张张古色古香的方子展示眼前时,在一旁的毕麟老先生也深表惊叹。毕先生年逾花甲,竟然也是头一次见呀!尤其是延生祖父写下的房子,每一张都可称精美的书法,书写酣畅,波中见浪,点划结构,笔致有源。其潇洒之处,颇具“二王”之风。

秘方之言秘,无德不秘,德在秘先,不秘亦秘。帧帧如方,总有启示。如说:“治病要有高尚医德,为人看病要细心,多想办法,使患者早日康复。”言及风格,嘱:“器具分先后而兼用之,子孙后代行医先行德;陷者得起,碎者复完,突者复平;或以手法,或以药疗,或两者合用,使已断之骨合拢,复旧位……”接下来便是当归、桃仁、红花、地鳖什么的,当然也有金贵的麝香。

蓦然,王先生的一张“欠帐单”让我沉郁不止。这是夹在秘方中的一纸秘帐。“啊呀,这不能看,不能看!”王先生一时疏忽,竟尴尬的左右不是。我说王先生:“我算是服了你!这有什么呀?人家梁三喜不也掖着欠帐单在前线打仗吗?你这欠账单不多啊,才不到两万呢,为什么藏在秘方里?这也叫祖传秘方啊?”王先生腾地红了脸,急忙打了个手势说:“吃饭!吃饭!今日咱好生过元旦!”毕麟老先生愕然地愣了愣,随即呵呵地笑了,说:“是得好生过元旦,今日我也不走了,我跟万荣碰杯酒!”

新春来临之际,祝好人一生平安。

版权所有:新泰市名公王氏祖传德延堂推拿中心  地址:新泰市青云街道办事处名公村  邮编:271200
联系电话:0538-7070128   手机:13793845869   邮箱:xtdytzg@126.com
公安备案号:37098202000015   技术支持:新泰诚信网(泰安爱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