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位朋友绘声绘色地对我讲了一个类似传奇的故事。
去年腊月,新泰市青云街道办事处陈家庄农民陈秉强患肩疼脱位,胳膊也不能动了。家里人心急火燎地跑到附近中学请医生,哪知学校竟派来了一个十多岁的少年。在一屋人疑惑的目光中,少年伸手轻轻触摸了下病人肩头,说:“好治,是肩关节脱位。”说着,一只手捏住病人胳膊,另一只手把病人肩头猛地一推,只听“咯巴”一声,病人疼痛顿止,胳膊又挥动自如,一时满座皆惊,众人连声叫绝。少年说,他是个初中生,这推拿治病是跟父亲学的。 少年的父亲就是王延生,山东省新泰市青云街道办事处名公村王氏骨科世家第七代传人。
这故事引起了我对王延生的兴趣,便抽个空,采访了这位有这么一手绝活的医师。
走进王延生的家,只见满屋挂满了锦旗,上面都写着或绣着“救死扶伤”、“妙手回春”、“医德卓著”之类赞颂的词句,数了数有300多面。“哈,王师傅”我笑着打趣:“您家里是四面墙壁一片红啊!”
44岁的王延生憨厚地笑了,有点腼腆地说:“都是我治好的病人送来的,非给挂上……”
喝着茶,我和王延生闲聊。知道他祖辈有治跌打损伤的技艺,尤以治骨伤最佳,到他已八代相传(儿子王申)。王延生从8岁开始跟祖父和父亲学医,16岁便能独立给人看病。张庄矿食堂会计井庆伦的家属膀子有病,3年多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王延生给她治了不到一个月,竟奇迹般地好了。矿工们大都是附近县市人,家里人和亲戚朋友有跌打损伤的病,也来找王延生看。王延生见不得病人痛苦,总是来者不拒。1987年,泰安市崖头煤矿工人刘玉贵骨折后感染,骨折处变黑,腿肿得老粗,王延生得知后去他家治疗,60里路他骑自行车先后去过20多次,直至刘玉贵康复上班。每次刘家都强留他吃饭,除一次因暴雨他留下吃了一顿外,其余回回都谢绝了……这些事不断传开,王延生治病的名声渐渐大起来了。新泰市和泰安市的卫生局,也向王延生颁发了“乡村医士”的红皮证书,鼓励他为农民群众看病,更使得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他也更忙活了。说到这,他说:“无论忙闲,我都用在看病上了。”“你哪有星期天,你只有看病天!”王延生的妻子,一位泼辣能干的农村大嫂,在旁边半是责备、半是高兴地笑着说自己的丈夫。
(《中国煤炭报》1990年6月26日)
以传奇笔法写传奇人物
在我国古典名著中,从《水浒》到《三国演义》,从《红楼梦》到《儒林外史》,以传奇笔法写传奇人物的章节俯拾即是,如“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长坂桥头退曹兵”,“花和尚倒拔垂杨柳”,“武松景阳冈打虎”……古代作家用他们的神来之笔,不仅为读者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为我们今天的人物写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当然,新闻不同于文学作品,它要求内容完全真实,但在写作技巧上,却是完全可以学习、借鉴古典名著的这种手法的。
以传奇手法写传奇人物,必须要有情趣。情趣如何,直接关系到人物通讯的成败。关羽斩华雄归来酒尚温,花和尚乘酒兴赤膊拔出粗大的垂柳树,其情趣无不跃然纸上。同样是人物通讯,有无情趣效果往往大不相同。一般来说,读者喜欢的是有情趣的作品,因为这样的通讯不仅传递了信息,而且令人赏心悦目,使读者在轻松愉快中受到感染,得到启迪。
人物通讯的主要对象是人,以传奇笔法写传奇人物,关键在能否把人物的真情实感和富有情趣的细节用传奇笔法描绘出来,达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目的。缺乏情趣的通讯,往往平淡无奇,索然无味,很难吸引人读下去,更难给人留下印象,这样的通讯是写不出传奇人物的。
这篇人物通讯的线索是一位朋友提供线索的,我听说后前去进行了采访。因采访对象本身带有传奇色彩,所以在写作中我采用了传奇笔法。开头不写其人,而写其子。儿子小小年纪就有此绝招,并是跟其父学来的,那其父又该如何呢?这就吸引读者看下去。结尾时,又不写其人,而写其妻,其言似贬实褒,把主人公衬托的更富有光彩。
借鉴文学表现手法,描绘时代风流人物,是提高新闻可读性的有效措施。
|